长江商报 > 蓝思科技:吃“苹果”长大的隐形巨头

蓝思科技:吃“苹果”长大的隐形巨头

2015-03-16 01:13:3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有望替代乐视网成创业板第一股,但光环背后或存控股权、供应商、客户群三集中隐忧

□本报记者 郑玮

营收超百亿,净利润11亿,创业板潜在第一市值股;创始人有望问鼎新一届中国女首富……诸多卖点博人眼球,使得蓝思科技的IPO申购几乎拥有与同时亮相的AppleWatch抢头条的能力。

尽管女首富的故事仍在演绎,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创立的蓝思科技已经是创业板的绝对黑马,一个创业板的“中石油股“由此诞生。

目前,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估算,体量如此庞大的企业,坐拥时下热门的苹果及蓝宝石概念,上市后会有几个涨停?其市值又该达到多少?会拉下乐视网成为创业板市值第一股吗?

而按新股发行遭爆炒的惯例,蓝思科技攀升到45倍估值为大概率事件,正好印证了“背靠苹果好乘凉”。

不过,一系列光环加身的背后,这家“创业板潜在最大市值”公司存在控股权、供应商、客户群三集中倾向,也成为悬在周群飞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周群飞的生意版图

在此次IPO之前,虽然许多人可能每天都在与蓝思的产品有着“亲密接触”,但并没有太多人知道蓝思科技。

蓝思科技的主营业务是手机防护玻璃,被装载在包括苹果iPhone、三星在内的大量智能手机之上。从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开始,蓝思科技就已经是其玻璃防护屏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之后iPad掀起平板电脑潮流,公司又切入相关产业链,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目前,行业内众多关键技术被少数主要企业掌握,拥有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新进入的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全面掌握行业所涉及的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技术门槛较高。”周群飞介绍,公司产品以出口为主,2012年至2014年公司出口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8.52%、95.38%和90.85%。

让外界更为惊叹的是,“小巨无霸”蓝思科技在创业板创下营收第一、净利润第一、净资产第一等六项“纪录”。

2014年,蓝思科技的营业收入为144.97亿元。而据东方财富网的数据显示,当年创业板营收最高的是上海钢联,其营收为75.6亿元,仅为蓝思科技的一半。紧随其后的是快乐购的27.7亿元、大富科技的24.5亿元。也就是说,蓝思科技的营收,比原来创业板营收前三强的总和还要高。

净利润方面,2014年,蓝思科技的净利润为11.8亿元,相当于当年创业板冠军大富科技的2倍。

同时,截至2014年,蓝思科技的资产总额达到182亿元;发行后总股本达到6.7亿股;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接近9成;董事长周群飞年薪为1036万元。这几项指标,均将成为创业板新的“标杆”。

“和当年申购中石油完全有一拼。”著名财经评论员水皮分析,万般宠爱集一身的蓝思科技,发行价定得不算高,22.99元的价格对于2014年新股发行后每股1.75元利润而言可以讲是低估,市场上有可比性的公司平均市盈率是32倍,如此计算,开盘价就在56元以上,这还没有计算炒新的因素。按保守的估计,蓝思会替代乐视网成为创业板第一股。

悲喜苹果链

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大树也有倒下的风险,蓝思科技目前虽有大客户为其业绩撑腰,但是也严重依赖这些大客户。2012年-2014年,该公司对前五大品牌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96.25%、93.10%和86.69%,其中对苹果和三星的合计销售占比分别达到87.65%、83.60%和74.15%。

面对这样的现实,蓝思科技坦言,未来若苹果、三星稍有闪失,蓝思科技不排除出现上市当年业绩波动、下滑、营业利润同比下滑50%以上的可能。事实上,蓝思科技2014年净利润降至11.76亿元,同比下降51.79%,已经为公司提了个醒。

据蓝思科技招股书显示,2014年受三星手机销量下降的影响,公司对三星及三星代工厂的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其中对三星的销售收入较2013年下降13.74亿元,对Melfas Inc(三星代工厂)的销售收入较2013年同期下降4.11亿元;公司对诺基亚等品牌及其代工厂的销售收入也较2013年同期下降。

三星手机受华为、小米等品牌冲击,销量下滑,昔日的手机霸主诺基亚如今也是夕阳西下。所谓未雨绸缪,如今蓝思科技也正在调整客户结构,开始与国内知名手机厂商小米、华为进行大规模合作。预计,2015年1-3月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45亿元,同比增长60%—80%;实现净利润4亿元—4.5亿元,同比增长35%—55%。

让蓝思科技赖以生存的苹果,注定是让国内众多公司又爱又恨的一个名字。

2013年,在苹果公司的iPhone5与iPhone5S采用蓝宝石基板作为镜头保护盖与含有蓝宝石材质的Home键后,蓝宝石瞬间激起了各界的热切关注。

但令人失落的是,2014年9月份,之前市场预期的蓝宝石屏幕,并没有如期出现在苹果iPhone6和6Plus手机之上,而仅仅用在了AppleWatch上,就连蓝思科技也遭遇重伤。

翻看蓝思科技去年12月份的招股书申报稿可以看到,其募投项目包括“中小尺寸触控功能玻璃面板技改项目”、“大尺寸触控功能玻璃面板建设项目”、“蓝宝石生产及智能终端应用项目”,项目总投资高达54.29亿元,明显是为苹果“量身打造”。

为提前布局蓝宝石产品和保证新产品的顺利量产,2014年蓝思科技已自筹资金提前实施募投项目,建设、购买和储备了大量厂房、设备和员工。但现在,由于规模扩大导致折旧、摊销、人工等固定成本增加,以及2014年下半年新产品加工难度大、残次品率较高等原因的影响,综合毛利率陡降,从之前的30.95%降至22.35%,尤其是2014年降幅明显。

为了减少损失,“蓝宝石生产及智能终端应用项目”已被剔除出募投项目,而蓝思科技此次IPO募投项目总投资额已缩水至36.22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5.06亿元。

2014年10月,美国一家苹果公司蓝宝石玻璃供应商GTAT就因此突然宣布破产。

“富士康病”藏隐忧

此外,作为制造型企业,随着人员的几何式扩张,员工管理困难也成为蓝思科技的另一隐忧,加上员工年龄层偏轻等因素,管理问题就更为严峻。要知道,同为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就曾发生过一系列的“血汗工厂”事件。

其实,蓝思科技也在招股书中坦承,“随着公司员工规模的扩大,蓝思科技将面临员工管理困难的风险,可能会出现诸如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卫生防疫等方面的意外群体事件,从而对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

而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蓝思科技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几乎每天都挂有招聘广告,据了解,公司已长期存在用工缺口的问题,甚至2014年初有报道提到“公司缺口3.5万人”。

根据招股书披露,2011年至2014年6月末,蓝思科技的员工人数分别为35140人、56360人、56490人和74685人,每一期生产人员均占据大多数。2014年6月末生产人员人数为62323人,占员工总数的83.43%,普工需求量可见一斑。

据了解,公司拟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大量扩产项目,这势必加大对员工的需求,尤其是普工的需求会更大,届时原本就员工短缺的问题或将更为严重。

另外,管理上的疏漏也让部分员工对公司表示出不满。据曾在蓝思工作过的员工反映,他们一天的工作是这样的:每天工作11个小时,再加上去公司路上的时间,在公司吃饭的时间,每天要14个小时左右在公司或者去公司的路上。而且进公司不能带手机,这14个小时的时间里,你无法和家人朋友联系,他们也联系不上你。公司很多岗位要站着上班,如果你以前没有站着上班的经历,站第一天你就会受不了。

值得关注的是,蓝思科技股权亦高度集中,公司成立8年来,并未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其他机构投资者。周群飞和郑俊龙夫妇直接和间接持有蓝思科技99.09%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此次蓝思科技拟公开发行不超过6736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6.7亿股。据此推算,发行后周群飞夫妇也将持有蓝思科技将近90%的股份,对蓝思科技仍有绝对的控制权。

正如蓝思科技在招股书上所说,实际控制人如果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公司的控股股东行使表决权等方式对公司的人事任免、经营决策等进行不当控制,有可能会损害公司及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

“这样的公司上市后,可能会出现大股东随意操控公司,或在大股东需要回避表决时由少数股东控制公司的情况。”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称,公司治理的天然缺陷,需要大股东有超凡的决策能力,但同时也容易成为大股东操控上市公司的工具,进而危害公众股东的利益。

像蓝思科技这样的公司上市后,可能会出现大股东随意操控公司,或在大股东需要回避表决时由少数股东控制公司的情况。

——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