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红岭创投摆平“二度坏账”悬疑

红岭创投摆平“二度坏账”悬疑

2015-02-15 23:47:3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老牌P2P公司去年8月兜底亿元坏账,今年2月又现7000万元问题贷款

□本报记者郑玮

2月14日,红岭创投预报的情人节最新消息并没有如约而至,而是虚晃一枪:估计7月前后上市公司才会预案公布,并透露,红岭创投的目标是三年内实现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整体市值超500亿元。公告结尾还不忘提醒:且投且珍惜。

自从2月7日,红岭创投深陷7000万元问题贷款的舆论漩涡开始,加上该平台在去年8月才刚兜底了上亿元坏账,一时间,这家老牌P2P企业的借壳上市传言四起,至此,上市传闻终于坐实。

事实上,红岭创投屡陷坏账兜底漩涡与该公司承接大额度的借款项目、本息保障的商业模式有很大关系,这种偏爱大额项目并本息保障的模式被业内戏称为“大单模式”。

“即使现在能撑过去,到了3月份兑付高峰期到来,红岭面临的风险将会更大。”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肖飒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届时红岭创投一旦无法承压,所引领的“大单模式”P2P企业们将面临大面积调整。

半年爆1.7亿坏账

受累广州纸业风波的一亿坏账才刚刚“消化”不久,红岭创投再爆7000万坏账。

2月7日,红岭创投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森海园林借款情况的说明”,承认有项目出现还款困难的情况,并表示“由于处置时间较长,在贷款到期前未必能够顺利变现,但是仍将按期支付投资者本息”。

2月8日,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回应称,由于该项目还未到期,目前红岭创投只需要每月垫付100多万的利息,与红岭创投目前每月2000多万的收益相比,兑付压力并不大。

据了解,这个名为安徽4号的标的于2014年6月12日上线,融资规模7000万,项目共发标11期,1000万5个月,1000万11个月,5000万18个月,融资方为安徽森海园林景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森海园林”)。

根据当时发布的融资公告,成立于2001年的森海园林在安徽多个地市有近6.2万平方米的苗木基地,承揽过上千个绿化建设项目,而此次借款主要用于采购苗木、石材和施工垫资。

随后有网友在红岭创投网站上爆料称,森海园林前董事长谢春国是安徽文达集团及法人代表谢春贵的兄弟,两家公司有互相担保的嫌疑。且谢春贵几年前就已拆东墙补西墙,2014年4月以后,所有的利息及本金都已不再偿还。目前,文达集团投资的文达学院也没资金运转,集团员工工资几个月没发。安徽森海园林景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也已被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

根据红岭创投发布的情况说明,该笔贷款发放后,前三期借款人正常支付利息,直到2014年9月按期进行贷后管理时发现出现问题。目前,红岭创投已向福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申请财产保全,此案件将于2015年5月21日开庭。

尽管已经有风险爆出,但红岭创投大额标的上线的步伐仍未减缓,2月9日还有一个融资规模9950万的四川2号项目即将上线。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2月8日,红岭创投今年已经上线的大额标的共11个,总计规模8.97亿。

从目前的红岭创投发布的大额标的来看,主要涉及房地产、纸业、大宗商品贸易、食品业等,资金用途主要为企业资金周转、工程款偿付、装修、土地出让金偿付等,而2015年以来的大额标的基本全部集中在房地产或相关行业。

大额贷款陆续到期

2014年8月28日,周世平在红岭创投官网论坛上发布一则名为“利空来了,慢慢消化吧”的帖子,主动爆出平台出现亿元坏账,但由于红岭创投第一时间表态全额垫付,最终不仅度过危机,其用户数量和交易规模均出现爆发式增长。

零壹财经统计显示,2014年9月,也就是红岭创投爆出1亿元坏账的当月,红岭创投全月成交量37948笔,成交额16.71亿元,借款和投资人数分别为2666人和30486人,均创下了该平台的历史最高纪录。

而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红岭创投的成交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截至2014年末,红岭创投待收贷款余额已超过70亿元。而在2013年末,红岭创投的待收贷款余额还仅6亿多。根据周世平自己估计,到今年末,这个数字可能会到150亿至200亿元。

过去一年放出的大额贷款也在2015年3月起陆续到期,而此次在“关于森海园林借款情况的说明”中,红岭创投也明确表示将按期垫付本息。根据该项目的融资公告,如果全部违约,红岭创投将垫付7000万元本金,以及1100多万元的利息。

红岭创投官网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红岭创投的风险准备金为1.028亿元,流动性备付金为1.3亿元。

周世平表示,从目前红岭创投的待收贷款规模和每月2000多万的盈利情况来看,2015年平稳过渡不是问题,“事实上,红岭创投真正的流动性大考是在2016年3月至6月之间。”

专家:红岭坏账不必大惊小怪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额融资项目已经成为了红岭创投的业务常态。根据零壹财经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11月末,红岭创投今年共发布大额项目66笔,拆分成577笔借款,共计39.73亿元,最大的项目是湖南某融资项目,融资金额4亿元,最小的项目为某玻璃厂的资金周转,融资金额60万元。

肖飒认为,现在一些知名的地产商都在收缩地产业务,而红岭给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并不低,加上年末银根收紧,即使7000万能再次勉强兜底,但对其业务影响也很大,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逾期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坏账连续发生的话,无论是引进风投还是和上市公司重组都非常难。

零壹财经创始合伙人兼研究总监李耀东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此次资本自救应该是其P2P企业长期发展需求,并非短时缓兵之计,既然去年已经为1亿元兜底,这一次,区区7000万元应该是可以在股东内部消化,而自从红岭创投学习银行的抗风险模式,其抗风险能力就已经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东则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作为老牌P2P,红岭创投毕竟有一定的风控预警能力,1.7个亿的坏账还是能覆盖掉的,“不用大惊小怪。”在此次坏账曝光后,周世平对外透露,红岭创投将进行一次增资扩股,介入方或为上市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面临流动性危机的并非只有红岭创投一家。根据互联网金融研究和服务平台零壹财经统计,截至今年1月31日,全国纳入统计的P2P借贷平台共2035家,其中问题平台达到465家,超过20%以上。

事实上,有关P2P借贷行业的“洗牌论”不绝于耳,肖飒认为,受监管政策落地、经济持续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野蛮生长多年的P2P借贷行业将出现一次大规模的风险爆发和行业重整。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