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十年来,卷羽鹈鹕首现洞庭湖

十年来,卷羽鹈鹕首现洞庭湖

2015-01-26 00:28:3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中下游水鸟调查

□本报记者 谢方 发自岳阳

秋后的长江中下游流域,丰收富饶,两岸数千个湖泊星罗棋布,山冈上树木葱翠,绵延广袤的田野上孕育着麦香。

由于受长江水位和其他支流水位季节性的影响,与长江相连的大型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水位呈规律性地夏涨冬落。夏季,白水茫茫;冬季,绿草茵茵。而水鸟来临的秋冬季,正是洪水渐渐退去的时刻,这时,湖床裸露,阳光下,芦花漫天飘逸,饱含水分的潮松土壤上,苔草生长旺盛,鱼虾肥美。

从寒冷北方历经千山万水而来的鸟儿们在这块肥美的土地上停歇,休憩,鱼翔浅底,飞鸟在天,成为长江中下游冬季湿地生态的典型景观。

2015年1月,在阿拉善SEE基金会和汇丰银行资助下,由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组织了第四次长江中下游水鸟调查,在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上海等5省1市同步展开,力图对这些地区的越冬水鸟进行数量、种类、栖息地等多方位的调查,并由此观测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健康状况。

其中的环洞庭湖调查于1月13日至16日进行,分成东洞庭湖采桑湖、白湖及南洞庭湖、西洞庭湖、横岭湖、周边湖泊等9个小组,展开区域定点监测、鸟类种类数量统计、巡护等行动。记者有幸参与其中,跟随调查队员一起前往大小西湖、君山后湖、西洞庭湖区域进行了调查。

1月16日,调查圆满结束,共记录鸟类6目13科51种131265只,较3年前的调查资料103363只,增加近三成。

其中东洞庭湖发现水鸟最多,其次是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与横岭湖。旗舰物种小白额雁的数量比较稳定,一些往年数量可观的水鸟如豆雁、罗纹鸭、鸬鹚种群依然庞大。还有一些鸟类的数量有所增加,如观测到2368只灰雁,这是洞庭湖鸟类观测史上灰雁种群数量最多的一次,反嘴鹬也比2011年多了2000多只。还意外发现了两只卷羽鹈鹕和25只中华秋沙鸭。与此同时,白额雁的数量却出现大幅下降,2011年还有一万余只,今年仅监测到2406只。

◎探访

● 地点:大西湖

从岸边到湖中,各种鸟儿汇集在一起

此行的第一个考察地点是东洞庭湖的大西湖。

大西湖是洞庭湖的核心区域,是冬季洞庭湖中一种典型的浅水湖盆——远望湖面,绿草地、滩涂和水面高低错落有致,冬季阳光充沛,很少下雪,气温也很少降到零下,是迁徙水鸟理想的越冬地。经历过万水千山、艰苦跋涉的水鸟大都栖息于此,呈现出一个纷繁复杂的鸟类世界。这里也是洞庭湖鸟儿最多的地方。

早上是观鸟最佳时间之一,我们一早从岳阳出发,八点左右到采桑湖管理站与考察队员们汇合,八点半左右到达大西湖。阳光正好,雾气已散,正是观鸟的好时机。

很快,采桑湖管理站站长易飞跃带领我们在第一个观测点停下。从岸边到湖中依次分布着浅水、草滩、深水各种地形,在单筒望远镜里,各种熟悉和不熟悉的鸟儿们汇集在一起,各自选择合适的生态位和食物。

水中游的以鸭科为主,有罗纹鸭、赤膀鸭、赤麻鸭、绿赤鸭、琵嘴鸭,岸上的则是数量较少的普通鸬鹚,浅水里向琵鹭悠然自得,近处的草滩上则是东洞庭湖数量最多的雁科,以豆雁、小白额雁为主。也有几只黄色的赤麻鸭,混在一群灰色的豆雁、小白额雁中,尤其可爱。

这些雁类大多体态肥胖,嘴粗短,腿短,多在草滩活动。嘴长、脚长、颈长的鹳鹤类则多在水里活动,以鱼类为食;脚短的鸭科类则多在水中游,以软体动物等为食。

几只中型白琵鹭正在捕食,它们一字排开走过浅浅的湖水,酷似琵琶的长喙沉浸在水里,左右不停地划动。WWF武汉办公室长江项目湿地与水鸟保护经理雷进宇说这是白琵鹭特殊的捕食方式,它们左右滑动沥食水草和鱼虾,湖区渔民形象地将它们的捕食动作称为“画符”,湖南人也戏称平时只会动动嘴的人“划胡子”。

一只苍鹭在浅水区里站着不动,它全身灰白色,嘴长、腿长、脖子长,看上去正在休息。雷进宇对我们科普道,苍鹭属于大型涉禽,一般捕食以外的时间,它都在潜水区域站着不动,以节省体能。

湖水共长天一色。姚毅 摄

中华秋沙鸭本报记者 刘源 摄

苍鹭 张翼飞 摄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