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路径起底

神秘富豪张志熔发家路径起底

2015-01-26 00:28:3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恒盛地产和熔盛重工频陷资金困局,“私有化自救”或能化险为夷

□见习记者 饶守春本报记者 沈佑荣发自上海

“涨潮的时候赶海,你很难得到大海的馈赠;退潮的时候,哪怕在海滩信步也能捡到美丽的贝壳。商机也是这个理。”这句一度被恒盛地产与熔盛重工的掌舵人张志熔奉为圭臬的从商信条,如今看来,并没有给他带来万无一失的财富与商机。

1月15日,一向低调神秘的张志熔现身上海界面新闻大楼,试图向公众澄清其“远避美国”的传闻。这是张志熔两年来的首次公开露面。尽管如此,这个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巨贾仍未能挽救恒盛地产的颓势,不仅当日股价跌逾23%,而且恒盛地产深陷资金链困局恐成佳兆业第二的传闻也一直无法平息。

凭借其高超的“左手倒右手”的资本运作方式和构建复杂股权结构等手段,张志熔迅速崛起,随之夺得了船王和地产巨头两大耀眼头衔,并跻身福布斯富豪榜前列。然而,从2012年开始,张志熔的产业停滞不前并呈急速下滑之势,与此相伴的是外界对恒盛地产“资金链紧张”的担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12年7月,因牵涉中海油(00883.HK)收购尼克森内幕交易案,张志熔的两个资本运作手段,又被人戏称为弄巧成拙,并为其冠以并不高明的“股神”称号。

究竟是“资本狂人”还是并不高明的“股神”,恐怕在破解这次恒盛地产资金链困局后,张志熔会被再一次重新定义。

2015年新年伊始,张志熔又一次陷入了资金链困局中。

1月17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位于上海市奉贤区解放东路三处工程项目,发现它们皆陷入不同程度资金问题。其中一处名为“馨雅名庭”的项目,已因为资金问题停工。而这三处项目,都与张志熔的恒盛地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张志熔与他的恒盛地产以及另一家上市公司熔盛重工,其资金链紧张问题一直为人诟病。

2010年1月29日,张志熔增持恒盛地产1100万股,涉资3361万港元;4月20日及4月26日,张志熔分别减持恒盛地产2922万股及1702万股,共套现资金约1.47亿港元;5月11日,张志熔再次增持恒盛地产452.7万股,每股平均价2.66元,涉资1204.2万元,其持股量已由原来64.72%升至64.78%,而这也是张志熔当月第四次增持。此间,该股一路走跌。

张志熔这一被称作“左手倒右手”的资本运作手法,在当时被认为是资金腾挪,是因为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巧合的是,张志熔减持恒盛地产股票后,其原本计划的高息贷款宣告失败。

张志熔第二次发生资金链问题,是在他控制的第二家上市公司熔盛重工,时间为2012年7月。

2012年7月27日,美国证监会指控,张志熔涉嫌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内幕交易,以香港Well Advantage账户“老鼠仓”行为非法获利逾1300万美元,导致账户内3800万美元资产遭到冻结。为破解危局,张志熔宣布告别船王时代,从熔盛重工和恒盛地产“裸退”。不过,他仍持有熔盛重工47.75%股份以及恒盛地产68.2%股份,退居幕后成为实际控制人。

有人分析,张志熔对熔盛重工的股权控制,依赖于一个自下而上的由“中国境内附属公司——香港注册附属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附属公司——开曼群岛控股公司”构成的复杂股权结构。张志熔通过一系列“左手倒右手”的资本运作以及这个近乎迷宫式的股权结构,成功规避了产业政策的种种限制,使熔盛系资产收益几乎全部流向海外主体。这个精心构建的多层控股结构,亦使得熔盛系各业务板块间实现了清晰的条线分割,不仅在集团内部构建防火墙,防止单一业务领域风险的蔓延,亦为今后各家业务公司的单独分拆上市埋下伏笔。

还有人认为,张志熔志在打造一个地产、造船两大板块互动的商业帝国。在熔盛重工背后,同属张志熔产业的恒盛地产亦与其相辅相成。

正因此,尽管多有损失,在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张志熔依然位居第48位。

资本狂人频现资金链困局

如果不是三年前的中海油内幕交易案,作为拥有百亿身家的张志熔恐怕将一直低调和神秘下去。

这位江苏省如皋市出生的神秘富豪, 在其11岁时,即随父亲张德璜来到上海打拼。彼时,张德璜刚被提拔为林梓乡建筑站副站长,随后被调至上海奉贤,承建奉贤市政所的住宅楼等工程。

1990年,张志熔从松江建筑工程学校毕业,用打工挣来的3万元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恒盛地产一内部人士介绍,在还未涉足房地产行业之前,张志熔主要从事建筑材料贸易和建筑外包业务,并从中积累到第一桶金。

1994年,有了第一笔资金的张志熔在上海成立了弘耘置业,进军房地产。随后又于2000年组建了上海阳光投资集团,也就是恒盛地产的前身。当时,受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市场渐入衰退,商品房大量积压。这时候,正是他那句“退潮拾贝壳”的信念,为他带来了“工业报国”的念头和后来的中国民营造船龙头企业熔盛重工。

2003年,在聚齐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行业领军人物破釜沉舟的投入,以及敢于冒险的民营企业家高超的资本整合能力”这三大从商关键因素后,张志熔在如皋市的一片海滩上,打下了熔盛重工第一桩。这一桩,也成了日后熔盛重工成为中国民营造船业龙头地位的基础。

2007年,阳光集团为了在香港上市的路演推介,将公司更名为现在的恒盛地产。而据有关人士回忆,2009年底,恒盛地产赴港上市时,张志熔的豪商巨贾朋友们纷纷认购新股,为其造势。当时,作为金融风暴后首批重新启动上市计划的内地房地产企业,恒盛地产邀得上海实业、远洋地产、中国南方基金以及香港地产大鳄南丰集团成为四大基础投资者。包括恒基地产的李兆基、新世界发展的郑裕彤、华人置业的刘銮雄、西京投资女掌门人刘央等商界名流,也申请认购以示支持。作为当时最热门的新股,恒盛地产一时风头无两。

“退潮拾贝壳”的神秘富豪

断臂求生

或再提私有化自救

不过,不论是恒盛地产还是熔盛重工,带给张志熔一时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频繁的资金链困局。

如何破解第三次资金链困局,有分析人士认为,张志熔或卖掉熔盛重工转而专注地产,亦有人认为再提私有化这一断臂求生的可能性更大。

试图私有化,张志熔早有此念头。去年初,张志熔提出以每股1.8元作价私有化恒盛地产公司的计划,无奈小股东反对而以失败告终。然而,失败并没有将张志熔的这一想法浇灭,面对恒盛地产的资金链困局及日益下行的股价,张志熔极有可能再提恒盛地产私有化,而此时也是最好时机。

据了解,上市公司私有化多为经营效益较好的公司,为扩大控股股东已有份额,把小股东手里的股份全部(或绝大部分)买回来,从而使公司流通性不足而达到退市目的。此番举动,常被解释为控股股东希望缩减开支,并更好地掌控公司。

去年11月,面对恒盛地产危局,国浩资本发布研究报告,建议投机性买入恒盛地产股票,给出的原因则是“恒盛地产的基本因素较差,而街货较少,交投不算活跃。股价于1.0港元有强力支持,而其历史低位为2011年10月4日盘中触及的0.97元。若该公司进行私有化,风险回报比率颇吸引人”。

除此之外,有了解恒盛地产的人士表示,自2012年以来,恒盛地产在握有大量优质资产的情况下,放慢开发节奏的举动背后可能都是基于低迷市场下公司战略性布局的考虑。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恒盛地产在多个城市黄金地段拥有房产项目。除已提及位于上海奉贤的三个“馨雅”项目,其位于上海另一核心位置的“尚海湾”亦能为恒盛地产带来不菲收益。除上海外,其还在南京、合肥、大连、天津等城市的繁华地段,亦有在建项目。一旦工程完工,2015年销售业绩或将突破150亿元。

前中信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王德勇认为,恒盛地产作为港股,提出私有化退市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其股东认为股价被严重低估,二是公司在海外难有融资能力。王德勇表示,恒盛地产谋求私有化退市后,为解决其融资问题,或在国内重新上市。

海通证券分析师也指出,恒盛地产目前的状况似乎并不比绿城中国两年多前的状况糟。2012年,绿城中国就曾通过一系列的重要举措,包括通过合作伙伴、引入新股东、出售项目和销售加速等,成功地将其曾经非常恶劣的资产负债表彻底改良。而一直以来私有化的市场传闻或许也将是恒盛地产未来战略规划布局的一种筹谋。

不过,也有研究人士给出了另一种猜测,如果第二次私有化失败,张志熔极有可能卖掉熔盛重工,获取巨额资金来驰援,进而专注地产,毕竟造船行业的日子更难熬。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