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有钱人家才喝得起“沙水”

有钱人家才喝得起“沙水”

2014-12-08 00:52:4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井让人们摆脱必须沿江河而居的规制,甚至在远离江河的地方,也能重新聚集在一起,“有井水处必有人家”。

井水冬暖夏凉,人们因时制宜地享用它们,夏天,把西瓜装进水桶里,用井水冰镇,拉起来的时候解暑消渴,凉洌而不龇牙;冬天,井水比河水暖和,妇人们三五个围着,在东家长西家短里浣洗衣物。

众多的古井,使旧时的长沙诞生了一种特殊职业——卖水。卖水人肩负担挑,或者拉个水板车、大木桶,车辚辚进城,桶中装上八担十担的,论担来卖。《湘城访古录》记载了挑水的壮观景象,城中以挑水为营生者甚至在千数以上。

取水的白沙井、鸳鸯井这些地方人数众多,一般都需要排队,但即便是对卖水营生的人,取水一般也是不收费的。白沙井水名气大,人们称其为“沙水”,在市场上最受欢迎,价位也高。

长沙虽然多井,但因为污染,有的并不能用,所以以前还有人挑河水、买河水食用,据相关记载,长沙的潮宗街街口聚居着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就因为街头终日淌满河水,“朝”才演化为“潮”的。当年长沙步行街挑选“老长沙”主题铜像,“挑河水”也差点入选。

陈先枢说,“当时城里的有钱人家才喝得起‘沙水’,一般的人家喝湘江水、浏阳河的水,也有人挑河水贩卖的。河水与沙水的价格相差5-10倍。”清朝邝敏本《白沙井记》也有相关的记载,“时炎夏,近井居民净夕舀之,贮以巨缸,担可得钱七八。”

长沙历史上大旱年代不多,大旱来临之时,城里井水水位下降,取水困难,卖水的营生比平常更为活络,白沙井更受青睐,一两千年都不曾干涸过。

陈先枢讲述这段取水相对困难的历史:“湖南在雍正以前没有设立贡院,考生远赴武昌应考,设立了贡院之后,每三年逢贡试之时,长沙城里学子云集,白沙井水优先士子取饮。另一次太平军攻打长沙时,长沙将士艰苦守城,白沙井优先供应城里的驻军。此外,光绪年间,白沙井还为水霸霸占过,所幸短期内即被清除。”

虽然白沙井人气旺,但是用现代的检测标准来看,白沙水并不适宜直接饮用,井旁一个标牌提醒着市民:2014年7月18日长沙市疾控中心对四口井的井水所做的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四口水井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均超标,其余所检指标符合标准要求,白沙井水存在微生物污染,白沙井水需要消毒后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煮沸是最好的消毒办法。”

◎溯源

沙砾土层,水源丰富

在中国广大的南方地区,在地上钻眼,取用井水饮用延续了千年,杭州、广州、宜春都有着许多悠久的古井和古井文化。杭州不少街巷以“井”命名,如大井巷、百井坊巷等,虽有调查说杭州有古井8000余口,但大多数都是郊区用井,城内井的数量远少于长沙。

像长沙这样一个小城竟有3400口井,每条街上两口却是全国少见,大概没有哪一座城市的井,像长沙的井一样,既能确证城市的过往,又能与城中居民的现实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古井也渐渐隐藏在高楼大厦之下。

据相关调查,1964年长沙还有3399口水井,到了1987年,就只剩下1000口左右,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旧城改造的开展,古井消失速度加快。大批古井埋在高楼和马路之下,长期不用,导致井底淤塞,井也因此荒废。到2005年,全市可以利用的水井不超过100口,目前则只剩下10余口还在使用了。

究竟是怎样的地利,长沙城下竟埋藏着如此丰沛的水源。古时的人们无法用科学复杂的知识来解释,于是看作是神的赐予,因此也诞生了祭祀井神的活动。逢年过节,乡民们自发供奉,并未形成大型的官方活动,祭的多是龙王。

陈先枢谈道,“也有直接以‘龙王’命名的,比如老龙井。”除龙王外,井神还有其他几位,比如井泉龙王、井泉童子、挑水哥哥、水母娘娘等。人们祭祀井神,一方面感谢赐予取之不竭的水源,一方面祈祷福泽绵延,卖水为业的人对井神祭祀更是虔诚。

但其实,长沙古井之多是有其特殊地质原因的。

古籍称长沙为“沙土之地”,坊间也流传着“长沙沙水水无沙,常德德山山有德”的对联。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长沙地质结构为以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页岩为主,在此基础上经过地质作用,形成了石英质的细沙。砂砾层有利于过滤杂质,形成较好的水质。而且这些岩石的矿化度比较高,水里的微量矿物元素为人体所必须,对健康有益。

文史专家陈先枢则认为,“长沙地区处于湘浏盆地,由于盆地内阶地是由崩塌的砂岩与粘土构成,地层中孔隙多,有较好的含水层,地下水源丰富。” 湘浏盆地在地势上南高北低,使得地下水流动活跃,井水的清澈,地下泉流的涌动自然也是成因,加之长沙地处亚热带,降雨量充沛,也为地下水提供了充足的补给。

◎链接

古井之事

长沙古井多,而与古井有关的新闻也多。其中,尤其经常出现古井中出土文物的新闻,单是1998年到2004年的六年间,五一广场、走马楼一带的8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就发掘500余口井,走马楼的简牍发掘更是轰动一时。

近年随着周边的城市改造,相关发现更多,例如,2010年出土的长达47厘米的木简;2011年万达广场项目工地发现一处古遗迹,古遗迹中共发现360余口古井。学术界依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考证古长沙城的遗址,证实了相关文献的记载,确定自古以来五一广场至南门口都是长沙城的中心位置。

有人见井中常常出土文物,禁不住浮想联翩,怎么会有人想到把东西扔到井里去呢?况且井中还有水。陈先枢介绍,“井分为旱井和水井,出土文物简牍的井是旱井,在当时就作为储藏的功用而存在。”

历史上也有与水井相关的得物故事: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南朝陈叔宝被隋炀帝大军攻破,偕二宠妃藏身枯井中,成为隋军的俘虏。这些风流云散的故事,皆是坊间的趣谈。

opinion

长沙地区处于湘浏盆地,由于盆地内阶地是由崩塌的砂岩与粘土构成,地层中孔隙多,有较好的含水层,地下水源丰富。

——文史专家陈先枢

旧时卖水场景。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