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黄侃借住只为读其所藏,熊十力得秘籍必送以考证

黄侃借住只为读其所藏,熊十力得秘籍必送以考证

2014-10-30 04:18:5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说到湖北省的古籍收藏,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湖北藏书家徐行可。徐行可(1890-1959),又名徐恕,著名的藏书家,一生所藏十万余册古籍全数捐赠。

版本目录学家、湖北省图书馆原副馆长阳海清曾参与整理徐行可所捐古籍,对其人、其藏书理念、捐书过程做过研究,曾写过专文纪念。据阳海清介绍,徐行可幼年时代就开始亲近典籍,1908年在南浔著名藏书家刘翰怡家客居两年时开始广泛阅读,也以收书、藏书为乐,日积月累,收藏叠加,规模渐显。

徐行可乐于与人分享藏书,他曾说:愿自己所藏的诸多珍本孤本,如同读书种子一般,“化作千百万身,惠及天下学人”。他与当时的王葆心、章太炎、黄侃、杨守敬、熊十力等众多学者交往频繁,慷慨借书,讨论学问,留下了许多文字记载。

黄侃在武昌时,曾在徐家借住,只为读其所藏。1915年,黄侃离开武昌时为徐行可留诗曰:“南来七载廑交君,又作征蓬惨欲分。此研好为吾辈谶,相从终得似龙云。”熊十力在《水经注疏》稿本(台湾中华书局影印本)卷首题字曰:“友人徐恕行可,博学多闻,嗜书成癖,尤好是编。每得秘籍,必持送以供考证,益我良多,永矢弗谖。”

抗战时期武汉沦陷,徐行可为抢救流散的古籍,常常节衣缩食,奔走在江南、江北的陋巷之间购买。据徐行可的孙女徐力文回忆,1944年下半年汉口屡遭日机空袭,当时徐行可有半数藏书存放在武昌积玉桥旧居,为保护藏书,父亲曾只身冒险摆渡,把一船船藏书抢运到了汉口的租界里。

50多年的苦心收集,徐行可藏书总数达千箱,共计十万册。1956年,徐行可将约500箱私藏书籍捐献给了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为此国家奖励他2万元,但他随即用奖金购置了一套善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共631册,又将其赠给科学院。 1959年,徐行可逝世后,徐氏后人秉承其遗愿,将四万册藏书全部捐给湖北省图书馆。1961年,科学院的徐氏典籍也全部归藏湖北省图书馆。至此,徐行可一生十万册藏书全部捐给了湖北省图书馆,其中古籍善本、批校本和抄稿本近万册。另有7800多件文物则捐给了湖北省博物馆,其中不乏董其昌画作等名品。

“徐氏藏书质量非常高”,阳海清介绍,徐行可是以学者身份在藏书的,因此他的藏书并不刻意追求版本,而是重视实用,经史子集都有,多稿本和精校本,清人文集、近代史料和地方文献所占比重很大,很多都具有学术研究价值,而且他对藏书进行了分类和批校,有些书甚至促成其出版。

这些藏书中不乏明清珍、善本,纪晓岚手批《史通故训补》,清代朴学大师戴震的手稿本《经雅》等,皆为徐氏独藏。孤本甚多,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在大陆地区,可称为孤本的数以百计,如《春秀堂诗经真本(一名诗经辨疑)》五卷(题名钟惺评,清林向春汇辑,清康熙十二年荟经堂刻)、《黄鹤楼集》三卷(明孙承荣纂辑,万历刻)等。

古籍珍本

一般而言,古籍的价值主要从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三个方面判断。许多古籍本身就是文物,年代越久远其文物价值就越高,更珍贵的或许为孤本。古籍中的许多“帮手”能提升其价值,比如名家的藏书印、题签、题跋、批校等。

《诗集传通释》(元)刘瑾撰

建安刘氏日新书堂刻本 湖北省图书馆藏

刘瑾,江西安福人,博贯经史,而隐居不仕,他治学的渊源出自朱熹,故此书大旨在于发明朱熹《诗集传》。湖北省图书馆所藏该书,书上钤有“商辂”、“钤山堂家藏经史之印” “彝尊读过”的印章,而这三人皆为历史名人。商辂是明代首辅,第二方印主为大家熟知的严嵩,彝尊则是清初著名的学者、词人。根据这些印章,可以确定本书确为历经明清大家收藏的善本。书的装帧也很特别,原版为黄,衬纸为白,古有“黄为金,白为玉”的说法,这种装帧形式也称“金镶玉”。

《经雅不分卷》 (清)戴震撰

湖北省图书馆藏

《经雅》是清末经学大师戴震辨释草木鸟兽虫鱼之名,而没有定稿的一部专著。由于这部未刊著作没有见之诸家记载,戴震自己亦未曾提及,因而自清代中叶以来,世间不知有此作。

此书稿原为徐行可收藏,后捐给湖北省图书馆。1977年国家组织编辑《全国古籍善本书目》时期,省图在整理书目时注意到该书,当时给予了专门鉴定,认定《经雅》确为戴震的手迹,1986年出版的《全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四》中即著录了此稿本,“经雅不分卷,清戴震撰,稿本。”这是《经雅》的首次著录。目前该书没有刻本,此为孤本。

《读史方舆纪要卷》(清)顾祖禹撰

清康熙通志堂刻本武汉大学图书馆藏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军事地理大作。该书之珍贵在于其为试印样本,各卷有眉批、改错浮签、校勘错误等标注,更多的是对刻工的要求,比如:卷一第二页眉批“小字画太细,今后画总不宜太细”,卷二第二十二页:“此页不佳,宜劈。”汤旭岩介绍,据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目前无该书的通志堂版本,遍查日本、美国多家图书馆亦无,因此可以判断此本或为海内外孤本。

《诗经四卷》

明朝泰昌元年刻本 湖北省图书馆藏

本书是明朝泰昌元年刻本。泰昌为明光宗的年号,光宗仅在位一月,“泰昌”这个年号仅用了四个月,所以泰昌间的刻本在今天非常少见。该书有湖北竟陵人钟惺作的序,署时是当年十一月,当时光宗已去世。

《史通训故补二十卷》 (清)黄叔琳撰

黄氏养素堂刻本 湖北省图书馆藏

《史通》是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的著作,清代研究《史通》最重要的著作有两种,一是浦起龙的《史通通释》,一种就是黄叔琳的《史通训故补》。纪晓岚非常喜欢研读《史通》,书页上印有“瀛海纪氏阅微草堂藏书之印”,是纪晓岚的藏书印;天头毛笔字是纪晓岚的手迹。批校分朱、墨两种颜色,说明他曾反复阅读,反复批校。

目前,我们看到纪晓岚的墨迹除了原藏于文溯阁的《纪晓岚删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写本之外,尚未发现经其批校的典籍。纪晓岚对《史通通释》的批校,在道光13年(1833年)由两广总督卢坤以朱墨套印本的方式出版,名为《史通削繁》,纪晓岚自序,说本来是供子侄辈学习用,没有想过出版的。

《黄鹤楼集三卷》 (明)孙承荣纂辑

明万历武昌府刻本 湖北省图书馆藏

此书是自古到明代歌咏黄鹤楼的诗歌总集,据汤旭岩介绍,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仅黄鹤楼有集,且是武昌府刻本。据称1985年黄鹤楼重修竣工,在选择相关诗词的时候,专家们就参考了这本《黄鹤楼集》。该文集是海内孤本,价值连城。

《世说新语六卷》

明凌瀛初刻四色套印本 湖北省图书馆藏

万历到崇祯年间,浙江湖州闵氏、凌氏两家以专营套印本著称于世。历史上套印本长期不为学者所看重,但民国藏书家陶湘以收藏闵凌氏著称,今套印本方以其艺术性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据称现存最早的套印本也出自湖北,乃元至元六年中兴路资福寺刻无闻和尚注《金刚经》,现藏台湾。

湖北省图书馆与武大图书馆馆藏古籍最多。 本报记者 刘源 摄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