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中国现代化的一次重新抉择

中国现代化的一次重新抉择

2014-09-17 01:54:1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编辑部

今天,9月17日,恰值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爆发1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又适逢建国百年目标展望之际,现代化图景全面勾勒之时——历史仿佛超越了时光阻隔,与当下相遇。

120年,两个甲子,一个多世纪,百年近代史,几代中国人的光阴。甲午之战,正被以不同的编年方式,重新置入当代国家记忆中,并不断激发当下意义。这是至为深刻的记忆:近代中国史,甚至由此上溯数千年华夏史,几乎少有这样一场战争,能够让整个国运彻底转折。

以今追昔,决定了历史的基调。甲午之战,从一场战争的惨败,到军事制度的失败,到旧制度的失败,到文化、观念的失败,直至被视为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失败,历史记忆在层层递进,并最终确立了今天的基调。现代化转型,或在不同时期分别表现为国富民强、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等不同的诉求,自始至终贯穿近代中国历史,并在今天表现为文明复兴的渴望,是我们打通前后60年、接续历史的重要线索。唯其如此,甲午战争的历史记忆,在今天变得更为深刻,也由此成为历史研究的“显学”。

甲午之战,囊括了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全部课题。从1894年断代,又以其后的戊戌变法为标志,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思潮,革新民族国家的各种理想,几乎全部以此为起点。这是近代中国的全新时刻,民族屈辱的极致,与自强崛起的起点,都集中在那一刻。从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政治体制、社会思想文化传统等方方面面去反思国家发展壮大的线索,都可以从甲午之战中“取材”。

中国的现代化,始自甲午之战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必须依靠主动的目标探索、路径选择去完成。甲午之战,正是两个现代化学习阶段的亚洲国家,彼此国运的一次全盘较量。由此而激发的民族情感、文化心理,又将深远延续,异常深刻甚至敏感。而我们的民族国家志气,也因此坚挺,历史忧患意识既是现代化的阴影,亦是驱策前进的动力。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第一条:中国确认朝鲜国为独立自主国家,朝鲜对中国的朝贡、奉献、典礼永远废止。

第二条:下列地方之城垒、兵器制造所及国有物永远让与日本。一、辽东半岛。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群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三条:两国各选派官员依据粘附本约之地图,共同踏勘并确定辽东半岛之划界。

第四条:中国支付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约3亿日元)。

第五条:割让土地的居民能自由卖掉所有不动产及迁移,条约批准2年后该地的居民将被视为日本国民。

第六条: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口岸,及认可日本最惠国待遇。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第七条:日本在3个月以内撤回中国领土内之日军。

第八条:中国承认日本占领山东省威海卫三年,待中国还清赔款后才交还,如果费用支付不全,日军不撤回,日军军费由中国负担。

第九条:中国对日本人俘虏,不可虐待处刑,也不可对协助日军的中国人士处刑。

第十条:条约批准日开始,停止交战。

第十一条:条约由中日两国批准,日本明治28年(1895年)5月8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生效。

(注:日文条约中亦有称中国当时的统治管辖为大清帝国)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