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塑造带有历史信息的场所精神

塑造带有历史信息的场所精神

2014-04-17 01:13:21 来源:长江商报

祖堂里的木雕。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钱烨 摄

长江商报消息 湖北最大明清建筑群的修复之路

2013年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接踵而来的修复计划、打造旅游区计划纷纷上马。4月14日,在这座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文物局办公室内,范局长正在忙着“芋园”的维修审批材料,当地政府已经提前一步批准了一个围绕大夫第的旅游开放项目。

■本报记者 钱烨

古人怎么建,就怎么修复

4月14日,难得的阳光洒在芋园庄园前的水田里。据《王氏宗谱》记载,芋园附近的田产超过300多亩,修建者王明璠死后,其下6子4女,长子于同治年间出任陕西平利县令,次子获“议叙巡检,钦加五品顶戴”,女儿们也都嫁得门当户对。但有两个儿子吸食鸦片,使家道迅速落败,到解放初期,其后人多为拥有几亩薄田的小地主。

土改分房后,府第不再为王明璠后人专有,搬入了大量的低产户。房间一度紧张,最多时居住超过60户人,内部改造严重。这为即将开展的修复府第工作带来挑战,负责申报大夫第修复的范局长表示,一定会“修旧如旧”,并且用传统的手工艺进行修复,也就是说,古人怎么建,我们就怎么修复。

《王氏宗谱》记载,大夫第的修建仅烧砖就烧了3年时间,建筑所用木材多为松木、杉木。目前67岁、做了50年木匠活的王氏族人王贤发称,府第内的木雕他可以胜任。“修复起来资金耗费很大,简单的一根雕花大梁可能就要上千元的手工费”。一直以来因为缺乏资金,住在府第内的人很少出钱维修,“看着要塌了,就找根结实的杉木顶上”。

王贤发说,目前,大夫第内部的木结构都要换。尤其是作为承重单位的大梁,被虫蚁啃食严重,其他的木结构可以用脚料进行打补丁,维持现在的原样。对于那些上世纪80年代重新改造的房间,范局长认为已经没有保留价值。例如东门北段,被嵌入一幢钢筋水泥式建筑,而学堂的外侧墙壁被掏出一个大门,门外立着罗马柱,极其扎眼。

目前公布的府第保护范围除了老宅、府第院落,1000米河道也纳入其中。4月14日,河道的清淤工程正在进行,政府计划在这里打造一个旅游区,与县城南部的九宫山风景区相连。清理河道之后,会修建一个挡水坝,营造庄园气氛。

对话

汤羽扬

(修复设计人,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名誉副院长)

按传统样式与当地做法改造

长江地理:我们了解到将会按照古代传统技术对王明璠大夫第进行修复,能不能说一下修复的具体细节,例如对地基、梁柱的虫蛀现象、墙面的破损,特别是木结构表面的灰垢与堵塞的下水道该怎么处理。

汤羽扬:我们进行详细调研并结合古代传统技术对王明璠大夫第进行修缮设计。在地面修缮设计上,在原区域恢复花纹三合土地面,其做法为将黄土、石灰、糯米浆搅合、部分拌有少量碎瓷片(白色)或少量青砖砖渣(黑色),拍打密实,磨光,并以铁条、钢条刻画出网格或花卉等图案,白灰勾勒;在墙体修缮上,沿用青砖砌筑斗砌的传统做法,并根据当地居民介绍,在墙面抹灰主要采用浸泡水中沉淀一年的石灰膏(浆)抹面;在屋面结构上,根据当地工匠介绍,沿用府第建筑原五五分水直坡形式,其做法为用椽板而不是圆椽,檐口用两层椽皮,为飞椽做法。椽皮上根据不同部位用望板或望瓦,上覆小青瓦;屋脊为小青瓦垒叠。封火墙顶为小青瓦三层垒叠,呈品字形,下有二层砖砌叠涩线脚;门窗做法主要是根据当地常采用的喜字格、一把筷、圆牙等窗的花芯,恢复门窗样式。

除正常的清理与维修工作外,针对具体病害所采用的修缮策略,包括墙面破损,视风化深度而定,即风化大于砖体2/3时,局部抽换;就木构架而言,劈裂的柱需清理裂缝内污物,镶嵌同材质木条,后用铁箍加固。由于王明璠大夫第天井排水口受损严重,因此采取的修缮方式为疏通排水管道,重铺排水口四周石板铺墁。此外,由于南方木构建筑受白蚁侵害严重,故木构件虫蛀需另请当地专业白蚁防治机构制订白蚁防治方案。

长江地理:在维修中所用的材料,例如青砖、瓦、石、墙灰、油漆等,这些是传统材料还是用现代材料代替?

汤羽扬:现采用青砖,瓦、石、墙灰等,均依照传统样式与传统做法,结合现代加工工艺与施工手段制造。

长江地理:我们看到的大夫第西侧的王家老宅是否在维修计划之中?资料中所载,现已损毁的仓库、花园与整体院墙会不会重建?

汤羽扬:按照《湖北省通山县王明璠府第修缮工程立项报告》修缮工程将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即本次修缮对象为府第院落:包括外门、学堂、前庭院、中路戏台祠堂、东西两路各五进宅院、两侧作坊披屋、仓房遗址。二期为老宅院落,三期为王明璠大夫第周边环境。

除非有确切的史料依据,否则现已损毁的仓库、花园不会重建。围墙全部重修,根据传统样式与当地做法,结合现代加工工艺对其进行建设。

让城镇居民享受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

长江地理:修复后的大夫第怎样展现清代地方官僚的生活起居场所?

汤羽扬:合理规划展示,塑造带有历史信息的场所精神。建议采用场景模拟,展现当时礼仪制度;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展览手段,配以资料触摸屏导览系统,电脑查询等电子服务设施,布置展陈空间;同时增设休息、民俗体验,纪念品销售空间,加设讲解说明牌、参观流线图等服务设施等等。

长江地理:怎样在城镇化与乡土建筑保护间找到平衡,为乡土建筑找到延续与再进入村民生活的可能?

汤羽扬:从世界遗产保护的公约、宪章与宣言看,将乡土建筑延续到现代村民生活中,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相互协作,城镇化建设中的乡土建筑遗产,在文化层面上占据重要地位,并被公认为是有特征的和有魅力的社会文化产物,它的完善需要政府及立法下的社区、规划师、建筑师、文保工作者的通力合作,需要运用行政与法律,文化与经济的综合手段。

将乡土建筑的保护作为一种文化层面上的创作引入到城镇化建设中,通过文化遗产广泛的社区教育,让城镇居民享受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从而体现“乡土文化”的惠民作用及影响力,将是找到镇化建设与乡土建筑保护方面协同发展的重要契合点。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