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市场尚在培育中 艺术搭载电商更“亲民”

市场尚在培育中 艺术搭载电商更“亲民”

2014-01-07 02:50:0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2013年武汉艺术品市场观察

■本报记者 卢欢

就在各方人马角逐本地艺术品市场的时候,创刊4年的湖北本土DM杂志《艺术+》幕后团队经过4个月的筹备,终于在2014年第一天,推出首家艺术品B2C电子商务网站“艺术+交易网”,成为了湖北地区第一位“吃螃蟹”的“艺术电商”。这也给本地艺术品市场带来了一抹亮色,意味着再增一架沟通艺术家与市场、大众之间关系的桥梁。

对于本地的不少艺术机构来说,过去的一年可能业绩平平,艺术水准和对市场的操作水平没能如期上一个大的台阶。但让大家感到欣慰的是,在新的一年里,去省市美术馆和多处艺术空间看展览、游走三镇逛画廊、参加江南江北的艺术品拍卖会、上家门口的“艺术电商”网购,武汉市民亲近艺术的形式更为丰富。这对于正在培育中的本地艺术市场,显然是个好消息。

回顾

2013年,市场在

不温不火中前进

回顾2013年武汉艺术品市场,大多数业内人士的共识是,本地的艺术品市场虽然远不如北京、上海等地区火热,也没有可喜的大变化,但经历了这些年的培育,一直呈缓慢的上升趋势。也有部分人感觉去年的市场并未如愿复苏,还处于沉伏期。

“张振铎、周韶华、冷军、董继宁、徐本一等本省艺术家的作品都以较高价位成交。其中,冷军创作的《五角星系列之二》和周韶华、徐本一联袂创作的书画册页分别以12万元和10.2万元的落槌价创下本场拍卖会西画类和国画类最高纪录。”湖北嘉宝一品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冲向记者介绍了该公司上月中旬拍卖的业绩。在过去的一年中,嘉宝一品共策划了5场拍卖会,以精品化、差异化的艺术品为主打,总成交额也比前年有所提升。

张冲认为,目前本地艺术市场上普遍是本地知名的中老年艺术家颇受欢迎,这与拍卖机构的侧重推广有关。艺术品流通的各种渠道虽然还比较畅通,但仍有待改进,特别是对其中不规范、无序混战局面的改变。

在美莲社艺术空间负责人杜朝晖看来,去年的情况比前年要好,不过书画市场仍占据90%左右的市场份额。相比拍卖机构而言,本地画廊在经营上要艰难得多。而作为武汉最早创办的画廊之一,他经营的美莲社因多年积累的口碑和以版画等相对冷门的艺术品种为特色,营业额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

去年,藏家资源市场薄弱则是困扰业内的一大问题。一方面,精品被藏家惜货埋藏,造成市场精品缺乏;另一方面,买方的心态较浮躁和功利,追求“短平快”的投资客太多。据杜朝晖的观察:“大家多凭艺术家名气购买艺术品,将之视为投资行为,而极少是把艺术品当必需品消费的。”

预测

学院派艺术家走上前台

湖北的艺术品市场下一个热点会是什么?业内对此众说纷纭,湖北圣典艺术品拍卖公司总经理邢媛媛推测说,今年的市场热点会有更新,收藏者、买家的目光将从重视本土名家名作转移到学院派艺术家身上。

邢媛媛说,像徐勇民、钟孺乾等在高校任职的艺术家的市场潜力不错,但是出自他们之手的精品目前在市场上并不多见。而有更多的学院派艺术家走上前台,其作品受到市场关注,数量连年稳步增加,则是艺术市场成熟的表现。

张冲以嘉宝一品去年的“册页”、“摄影作品”拍卖专场为例,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品种——瓷板画、摄影作品等,其市场仍有待开发。也就是说,即便市场行情趋冷,差异化的艺术品仍能激发藏家的购买欲。此外,有关湖北的艺术品如何走出湖北的话题被不时讨论,张冲透露,该公司下一步将与北京某大型艺术品拍卖公司合作,以加快湖北市场与全国接轨。

相比追探市场热点、趋势来说,业内人士普遍更寄望于武汉整体艺术氛围的提升。“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我们画廊是门面,艺术家拿作品在此直接面对观众,但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其他渠道在市场露面,这不太正常。”据杜朝晖分析,武汉本地的专业性画廊还是太少,“如果开了几十家,都向市民展示和推广现当代艺术,不但可以形成相互竞争制衡的市场环境,还很可能将带大家认识到艺术的另一面。”

亮点

家门口有了“艺术电商”

《2012年度艺术市场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018亿元,其中艺术品网上交易额为11.26亿元,仅占市场份额的0.56%。相比西方网络艺术品销售的发达程度,中国的“艺术电商”尚处在起步阶段。而对于艺术品市场相对落后的湖北而言,这更是一个新事物。

“虽然湖北省内的艺术活动不少,但因为专业艺术机构、有效的艺术品交易平台的缺乏,市场依然起色不明显。我们发现湖北地区大批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创作了大量高水准艺术作品,可惜都没被市场发现。”今年元旦上线的湖北地区首家艺术品B2C电子商务网站“艺术+交易网”负责人周峰谈起创办网站的初衷时说,希望它在初创阶段能解决本土艺术家作品的流通渠道问题。

他认为,艺术品以“电商”模式销售将成为未来的趋势,“70后、80后日渐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主力,他们对网络的掌握和网购的习惯,将影响艺术品市场的传统销售渠道。”而有了更多的展示平台,艺术也就从高高在上的光环中走出,融入普通市民的生活中。

据他介绍,目前“艺术+交易网”已与50多位艺术家签约,湖北知名艺术家周韶华、刘一原,青年艺术家郝孝飞、郝世明等人的作品均在其销售目录内。与国内大多数“艺术电商”一样,该网站提供出售的绝大多数艺术品价格很“亲民”,在1000—5000元之间。

如果你刚买了新房子,想在客厅挂些壁画来装饰房间,去网上买那些千篇一律的印刷品,还是挑选平价的原创艺术品?况且从投资角度来看,假如你买到了“潜力股”艺术品,在未来完全有价格翻几番的可能。这也是周峰坚信该网站会吸引年轻人购买艺术品的原因。

变化

“年轻艺术家的机会比以前好太多了”

实际上,艺术品网络交易的这种平民风格与近年来湖北艺术品市场中万元以下的艺术品更受藏家青睐的情况相当吻合。湖北收藏家协会副会长郭建指出,本地藏家需求的普遍价位是在3000至10000元之间,高了就接受不了。邢媛媛也认为本地市场接受度在5000到10000元之间,知名度高的艺术家的精品力作的价格才会高一些。

让一些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会导致很多好的艺术品以及一些艺术家都流向外地,市场在购销两环上一直都没有形成等等。但张冲指出,几千元价位的艺术品不大可能左右市场,“艺术电商”走的低价位路线恰好把普通人的家装需求抓住了,但是艺术品的高端消费仍然应该在拍卖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艺术+交易网”首批上线10个艺术家与各自的20件作品,以青年艺术家作品为主。越来越多的本地艺术机构也都在培养和发掘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年轻艺术家的机会比以前好太多了。有这么多的传播渠道,真正有才华的年轻人根本就不会被埋没,只要能出好作品,没毕业也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张冲介绍说,他们公司曾以无底价竞拍的方式推广了一批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成交价在三五百往上走,卖到1000多元的大有人在,“2009年以前,湖北美术学院青年教师沈伟的小写意作品也才卖七八百元。现在美术专业研究生的作品也能卖个一两千元,还没有流拍的情况。”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