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34元/斤的菜薹 一展商买了近千元

34元/斤的菜薹 一展商买了近千元

2013-12-01 06:36:2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4000农企端出“舌尖上的尖板眼”,市民推小拖车扫货

昨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湖北水产区,特色水产品吸引了许多市民围观。本报记者 刘源 摄

■本报记者郑玮 孔慧慧 见习记者 郑星 周涵 实习生 张蜀君

昨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开展首日,即迎来众多吃货光顾,4000家企业费力吆喝,推荐自家品牌。不少市民备上小拖车过来扫货,场面堪比打年货。

组委会介绍,此次农交会是我国农业领域规模最大的品牌展会,并与武汉本土农博会合并举办,在规模上,本届农交会总规模达到12万平方米,其中位于室内的农交会和农博会分别是6.1万平方米和3.9万平方米,室外展区两万平方米,规模比以往扩大了3倍,是全国历届农交会中规模最大的一届。

现 场

婆婆组团带小秤来扫货

“这个虾皮重量准不准啊,我来称称。”孙婆婆边拿过袋子,边麻利地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小秤,核实重量后,一同从汉阳来的婆婆才放心地又称了两袋。记者看到,三位婆婆的折叠小拖车已经“不堪重负”,原有的载货区已经被堆满,就连左右扶手上也各挂了两三个布袋子,装着蔬果和零食。

孙婆婆家住汉阳,今天一大清早就约附近住的另外两个婆婆赶往农博会。她表示,每年农博会她都要和隔壁的婆婆们过来看看,“这边东西蛮好的,就是怕差分量。”今年,她自己带了一个手提秤,挑好菜,商家称完后,拿出自己的小秤称了之后才购买。

孙婆婆的同伴杨婆婆介绍,全家总共10个人,派了三个家庭代表来扫货,而她对此次购物也挺满意的,“淘到了不少东西,连两个月之后要打的年货也提前备上了。”杨婆婆表示,自己已经买了500多块钱的食品,只逛到B3展区,准备再到B5馆去转转。

昨日,洪山菜薹展区,大家被“高价菜薹”吓到了,一斤菜薹卖34元!尽管如此,前来办展的浙江一展商还是毫不犹豫地“扛”走了近千元菜薹,分装了十多袋。

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正宗洪山菜薹产量不多,洪山原产地仅有80亩种植地,68元/公斤已经是最便宜的,而5公分直径的菜薹,一公斤则是近千元的价格。

在农交会上淘到了不少东西,连两个月之后要打的年货也提前备上了。

——杨婆婆

转 变

湖北农企从吆喝产品转为展示品牌

“过来看看啦,一律15元一袋。”虽然是全国农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穿梭在展馆现场,难免听到这样的吆喝,让人仿佛置身农贸市场。

不过记者发现,一些湖北企业正在转变观念,从展会吆喝卖产品,开始向展示企业品牌和形象转变。

“农博会每届我们都参加,但这一次是规模最大的。”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市场策划部经理李琼介绍,本次展会公司一口气揽下了118平米展位,是本届布展面积最大的企业,公司参展成本达五六十万元,也是公司投入最大的一次。

李琼说,与外地企业相比,湖北菜籽油企业整体面临品牌缺失的困境,竞争力不强,“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要培育品牌。”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近两年公司在品牌培育上下了一番功夫。“以往参展也主要是面向消费者卖产品,但最后发现其实产品卖得再好,也赚不回参展费。”

李琼表示,由于展会集中了国内很多同行,这一次,公司改变了参展观念,重在展示企业品牌和形象,“这一次的展品全都不零售。”

论 坛

湖北两企业创造新模式破订单农业履约率低“魔咒”

全国的订单农业一直处于受农户欢迎,履约率却极低的“魔咒”中。昨日,在第二届风险管理与农业高端论坛上,湖北两家企业在订单农业上的突破,得到了演讲者的推荐。

演讲嘉宾贵州省金融办副主任李树憬介绍,在订单农业中,订单的履约率不足30%,一旦企业收购价低于市场价格,农户宁愿冒着违约风险将产品卖给其他企业,企业生产进程受到严重影响。

李树憬推荐,可以学习湖北奥星粮油公司的模式,该公司创造了“订单+公司担保”模式,即农户通过农民经纪人与奥星公司签订油菜籽购销合同,并以该订单作为保证,获得奥星的第三方担保,从而从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信贷机构获得生产贷款。

这样,农户或农民经纪人对订单的违约将造成对信贷合同的违约,将由信贷机构记入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建立违约的外在约束机制。

李树憬还对湖北白银棉业股份有限公司收取履约保证金的做法“点了赞”,该公司探索出“订单+农户交纳保证金+期货市场”的经营模式,企业以期货市场价格作为参考确定订单价格,吸引农户的参与,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同时,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锁定利润。部分涉农企业将收取的保证金委托给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转贷给农户用于农业生产,从而使农户既能参与订单农业,又能避免保证金支出。

全国唯一生猪养殖科技服务平台在汉开通

武汉两千多家养殖户有了免费专家

昨日,“生猪养殖科技服务共性平台”在武汉正式开通,将为全国各地养殖户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据了解,该平台是全国首个成立的此类平台。

武汉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湖北生猪出栏量4180万头,总产值破千亿,在全国排名第五,但我省养殖户整体受到技术和服务方面的发展限制。一些大的龙头养殖企业有自己专业化的技术和服务团队,但一些小农户常常缺乏专业指导。

武汉猪猪产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举例,每到冬天,武汉一小型猪场的仔猪死亡率就急剧上升。去年在专家建议下,该场主通过室内增温、猪舍窗户外加薄膜等方式,使冬季仔猪存活率从70%提高到90%。

陈刚说,生猪养殖科技服务共性平台,将整合全国各地的养殖专家,从兽药的选择、猪场建设、饲料选择方面,就近为当地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

据介绍,该平台全面建成后,预计将为武汉市辖区两千多家生猪养殖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带动50万头种猪、300多万头生猪的产业发展。另外,平台运行成熟后,将考虑在瓜果蔬菜、水产养殖、种子种苗等优势农业产业链上复制。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