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武汉八市民签约家庭发电站

武汉八市民签约家庭发电站

2013-09-05 02:23:28 来源:长江商报

光伏补贴新政实施,湖北首位向电网出售太阳能电力的高松预计8年便可收回成本。本报记者 原丽阳 通讯员 朱长江 摄

长江商报消息 小微企业也想建,百万融资成“拦路虎”

“回本时间缩短一半,补贴20年,回本后12年是纯赚。”日前,光伏电价补贴政策尘埃落定,湖北省首位向电网出售太阳能电力的武汉市民高松先生算了一笔账,按照最新补贴标准,他家投入4万多的光伏电站,预计8年便可收回成本。

不过,高松也遇到一个难题,他开办了一家专业推广公司,“已经与8户家庭签了家庭发电站合同,最大一单造价36万。也有小微企业找来,谈到100多万的投资就犹豫了。”他说,光伏电价补贴政策出台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大,项目尚无推进。

家庭用户早尝鲜一户36万造电站

“36万那单,总装机容量30千瓦,总面积300多平方米,要将相邻的别墅顶层联通,再铺设太阳能电板,工程量非常大。”高松介绍,这家客户的实力不菲,两栋别墅均四层,每层各安装一台大型中央空调,为防止家具受潮,空调每日24小时运行,一月电费就高达3万多元。

高松坦言,家庭发电站制造的电能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用电量,用户看中的是当下解决了隔热问题,而且8年回本后,剩余十多年属于纯收益阶段,“每月省一万元的电费,一年也是十来万。”

不过,在高松看来,新补贴政策出台,虽然短了回本时间和成本,但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受政策利好影响,也在不断提高。“政策没出来前,安装家庭太阳能电站设备一瓦10元,现在涨到了12元一瓦,我们最小的订单装机容量3千瓦,按照12块一瓦需投入3.6万元,较10元一瓦上涨6000多元。”这一价位并非大众家庭都能接受,高松介绍,目前尝鲜的家庭经济状况都不错,在已签的8张订单中,4户为别墅用户,最小的装机容量8千瓦。另外有一户家庭电站通过了供电部门的验收,并开始发电自用了。

补贴不解渴企业自建电站愁资金

新出台的补贴标准缩短了电站回报周期,但对小微企业而言,依然有心无力。

“要满足企业用电,投入成本至少也得100万元左右,对我们这些小企业来说,一口气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汉川制衣厂老板希望从银行贷款,但是五六年的回报周期太长,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他。

光伏终端市场融资难,产业上游的原料生产企业也在四处为开工筹钱。武汉珈伟科技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表示,工厂停产一年多了,“企业的摊子太大了,小打小闹还是得赔钱。”

不过,武汉经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一春对此却颇为乐观,他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有可能破解。“国家今年密集出台多项光伏扶持政策,意在引导国内光伏投资,但市场冰封太久,激活需要一段时间。”刘一春表示,整体趋势不变的话,融资环境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马秀佳 翟莹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