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三伏天话“三伏贴”

三伏天话“三伏贴”

2013-07-21 07:14:0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 李清晨

世界上有数学、物理和化学,但并不存在中数学、中物理和中化学,但在疾病治疗方面,不少中国人却相信中国人有一套不同于西方医学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评判标准,比如可用于冬病夏治的“三伏贴”便是这种典型。

中医院里人满为患,“病人”激增。用某报记者的话来说,“这种红火的场面,说明中医还是非常受欢迎的”,该记者的逻辑错误在于,评判一个治疗方式是否有效的标准,不能简单地以人数多寡为依据,“亲身感受”并不能作为医学科学上的证据。

因为冬病夏治涉及的范畴甚多,我们不妨仅以应用较为广泛的“止咳贴”为例,看看冬病夏治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该贴的原理说:“依据祖国传统医学中内病外治理论和经络传导治疗原理,结合远红外线光波技术和适度磁场强度等物理因素作用,研制成功的一种外用贴剂。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和谐的有机统一体,经络是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通路。本品采用远红外材料、磁粉、医用胶及无纺布基质组合而成。主要通过辐射出3-15微米波长的远红外光波和磁粉产生的剩磁感应强度作用于人体部位,经人体对该波长的‘共振吸收’和磁场能量的刺激传递,从而激活细胞组织,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代谢机能,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土洋结合的说法,很能把人绕晕。

查阅中华医学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治疗指南》,治疗部分非但没有“止咳贴”的事,就是连中医药的部分也不见踪迹,倘若冬病夏治的方法真如某些所谓专家所言的“疗效显著”,何以在这个针对儿童慢性咳嗽的权威指南中没有立锥之地?

有部分病人觉得有效,这就涉及到了疾病的自然转归及安慰剂效应等因素了。其一,咳嗽有不治而愈的可能,如果在自愈过程中应用了某种方法,患者就很可能归功于它;其二,安慰剂效应。研究发现,即使对这类病人使用并无实际疗效的安慰剂,其“疗效”亦可达10%-30%,某些得到病人高度信赖的医生,使用安慰剂甚至能达到50%-80%的疗效。

为了屏蔽掉这种安慰剂效应,科学家采用了对照组的方法,即在新药临床试验中使用安慰剂作为对照,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新药临床试验中必须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在经过细心设计的临床试验方案里,经过大浪淘沙似的严格检验,淘汰掉大量的试验阶段的药物,真正卓有成效的药物则会脱颖而出,帮助医生治疗病人。凡是拒绝对照组检验的,都是耍流氓。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专业知识的匮乏使病人不具备对药物的选择能力,显然处于劣势。止咳贴在中国虽有合法的批号,但其治疗效果一直没有得到主流医学界的认可,部分医院大打冬病夏治的牌,无非是利用了多数民众的信息不对等和政策上的保护。

另外,所谓“冬病夏治”、“冬病冬防”特别强调时节:要在“三伏天”或“三九天”用药——难道说无论东西南北、无论当地气候条件如何都必须在相同的日子贴?过了这几天再贴就不灵?这不禁让我想到鲁迅文章中说过的事儿,为其父看病的中医要他寻找原配对儿的蟋蟀。

作者系儿科医生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