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发现适合武汉的绿色模式

发现适合武汉的绿色模式

2012-12-19 03:48:36 来源:长江商报

1000个年轻建筑师来到法国巴黎,参与这场“建造”派对。

长江商报消息 法国年轻建筑师团队BELLA STOCK用节能建造革新城市

“回收、再利用、建造”。这是一个法国巴黎的年轻建筑师团队BELLA STOCK为创造城市发展新的绿色模式提出的解决办法。他们自办“建造节”,营造“概念城市”,用节能建造的方法与理念,回收废旧建材,重新加工,使之成为可以再利用的建筑材料。

BELLA STOCK从法国巴黎到欧洲、美洲以及亚洲,试图与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们探讨适合当地的节能建造办法。上周,BELLA STOCK的两位建筑师安东尼·奥比雷(ANTOINE AUBINAIS)与格黑古瓦尔·索尔勒(GREGOIRE SAUREL)从巴黎来到了武汉,这是他们的另一个“建筑实践”,在位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旁的“竹子房”,他们找到了同样践行节能建造的建筑师穆威。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在武汉开始了一次新旧交替的探访。从华中科技大学、到原法租界、武汉市民之家,《长江地理》记者全程记录。他们希望用武汉的方式办一个“建造节”,找到适合武汉发展的绿色模式。

本版稿件 本报记者 章凌 采写 除署名外均由BELLA STOCK供图

概念城市:1000个年轻建筑师的“建造”派对

安东尼·奥比雷(ANTOINE AUBINAIS)与格黑古瓦尔·索尔勒(GREGOIRE SAUREL)均毕业于建筑专业。读书期间,便因所学理论过多,实践太少,便自己寻找一些可以“动手”的机会。当时还是学生的他们,没有经费,便自己寻找实习的可能,很快便发现一种较为容易实践的项目——用一些废旧的材料去“建造”他们想要的建筑。

他们一个废弃工地建立了自己的场所,并在这里营造了一个他们的“概念城市”。这是位于巴黎大区的一个废弃场所,开阔的空间,施工范围极广,紧邻一边有变电设备;横跨上方的是立交桥,每天仍有车通行。他们在这里用废旧的建材搭建起一个个独立的空间,巨大的厂房、流线形的带状空间、立交桥下的大跨度结构,营造出一个独有的城市体块。

所有的建筑材料均是从工厂等地回收而来的,沙子、木条、轮胎、各种形质的塑料袋、塑胶瓶,啤酒箱、以及废弃垃圾,被重新打包、组合,用于建筑的结构、外墙和各种创造性改变之中。像是魔法一变,这些以摩托车动力为源、小风扇鼓风的各种性质、大小的塑料袋被吹起了一个个奇特的空间;从高处俯瞰,这些带状的独立空间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网格。

这个项目吸引了1000多个年轻建筑师加入,他们在基地集合、用各自的方式参与建造,搭建屋架、动力处理、功能设计、工程实施,只不过3-4天的时间,“概念城市”便建造完成。“建造”结束之后,这里成为一个开放的户外狂欢节:大桥下的空间里开起了派对,光影投射在桥底之下,营造出一种别致的韵味;独立的小空间里有建筑师们的建筑展示;这里也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各种改装的工具被用于烤肉、舞蹈……原本属于建造的节日,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用节能建造的方法去做一些改变,城市总会慢慢起变化的”, 安东尼·奥比雷告诉我,“除了取材于现有的东西,整个建造过程也是节能模式。”这个项目在巴黎出现之后,有许多人提出了疑问,讨论这种可行性是否能够真的改变城市。BELLA STOCK 之后也有一些新的实践计划,他们准备在现有的场所建造一个新的“绿色区域”; 还不到三十的他们,现在每周花2-3天的时间在建筑工作室上班;多余的时间,均用于建筑实践与研究。“研究、行动与革新”,在他们的世界地图上,已经列出了遍布世界的改变想法,“我们期待提供不同的思维与方法,在不同的城市实现节能建造的可能。”

探访:

武汉“建造节”可以用竹子来设计

探访时间:12月8-9号

探访路线:华中科技大学的“竹子房”--校办工厂改造的校史陈列馆--以武汉构建二厂改造的茂园——原法租界区的洋行、火车站、老里份、领事馆建筑——新落成的武汉市民之家。

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旁边,一幢白色尖顶的“竹子房”掩映在冬日暖阳照射之间,低调地与周围建筑融为一体,却又有种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的冲动。

安东尼·奥比雷和格黑古瓦尔·索尔勒一早就在网上见过这幢房子的设计,此次也算得上是慕名前来。“竹子房”有个浪漫的昵称叫“石榴居”,是以穆威女儿的小名取的,“一宅竹造”是它正式的名字。房子不大,包括客厅、书房、露台、庭院在内共有60平米,面向街道处设计有整面的玻璃门窗,下午的时候有阳光透进来,温暖、简洁。

该建筑以新型环保材料胶合竹拼装而成,这是首次用胶合竹盖的房子,也是穆威在节能建筑上的成功的一次实践。屋顶、架构、墙体、以及内部设计均使用1公分和3公分厚的胶合竹板材搭建,用螺丝和铆钉固定。房屋拼装只花了三周时间便完成,“除了几个熟练工人负责结构,其余大部分活儿都是学生一起完成的,拼装简单而且牢固,房屋坚固程度可承受八级地震。”据穆威介绍,“竹子房”材料环保、造价也很便宜,每平米大概1500元左右,且拼装工艺简单,是很好的绿色建筑。

安东尼·奥比雷和格黑古瓦尔·索尔勒明年准备到“竹子房”里小住一段,借此时间深入了解武汉的城市建设、武汉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周边环境。他们告诉我,他们很想用竹子去激发一些灵感,将来“建造节”在武汉营造的时候,这或许是很好的材料。“其中还有很多再利用的可能性和建造方法,我们想多了解武汉一些,去发现适合武汉的绿色模式”。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我们一起走访了华科校史陈列馆、以武汉构建二厂改造的茂园、原法租界区的洋行、火车站、老里份、领事馆建筑以及新落成的武汉市民之家。

他们的镜头里,记录下属于武汉的工业记忆,华科校办工厂里自产的电风扇,改造后的校史陈列馆,茂园里保留下来的废料堆砌砖、原有厂房的巨大立柱框架,开启武汉近代工业革命的大智门老火车站;原租界里正在改建的老洋房、用竹子搭起的脚手架、电线杆、工人、里份中的老人、以及领事馆建筑里正在练琴的小琴童们。他们喜欢城市里的生活味儿,就像尝中国菜一样好奇与新鲜。

在武汉市民之家的展厅里,武汉城市规划展用另一种图文方式呈现了城市的过去与未来。“你喜欢这城市吗?”格黑古瓦尔·索尔勒问我。他们被武汉未来的蓝图所震撼,在展厅的留言板上,安东尼·奥比雷留下了一句“建筑师把握机会”。在这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面前,他们或许又多了一些想要改变的想法。

对话 长江地理×BELLA STOCK×穆威

不追求盖高楼  践行节能建造

长江地理:许多建筑师都在争取大的建筑项目,想要在世界留下自己的注脚。是什么吸引你们专注于节能建筑的研究与实践?

BELLA STOCK:最初我们是因为想要找一些实践项目,开始找一些便宜的、容易获得的材料去建造。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种建造方式的好处,它能最低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你知道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能耗过程。而这种节能建造的方式,改变的不仅是建筑,也改变着城市,以及城市中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很多建筑师都在追求盖高楼,做大的建筑项目,但是那不是我们的理想,我们是享受的是“建造”,用不同的方式去改变世界。

长江地理:BELLA STOCK的这种节能建造研究,与你所做的其实是一样的事情。怎么减少建筑能耗,怎么解决城市建设所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还有许多新的可能性和方法。

穆威:我们都一样,关心城市发展的问题,寻找可供城市发展的绿色模式,提供一些新的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理念。

欧洲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改变城市的方法,不是推倒一切重来,而是强调用现有的一些东西,变废为宝,“缝缝补补”地去发展。这种理念和方法对于中国来说尤其重要,是很适合我们现在城市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

这次他们到武汉来,很感兴趣的就是来看我们的“竹子房”。他们想知道我们这里有些什么可能。这次在武汉,他们对我们生活化的城市氛围很感兴趣,尤其是城市里的人、烧烤摊,一些关乎生活本身的东西。我们说好了,明年他们会到竹子房来生活工作一段时间,深入了解武汉以及周边的环境。我们希望将来能在武汉办一个建造节,把这些不同体系的节能建造办法介绍大家,提供一些新的城市改变以及生活方式。

长江地理:你所做的“竹子房”,也是在探讨节能建筑的一种实践可能,并试图能够找到可推广的材料和方式?

穆威:胶合竹本身是一种可呼吸的天然材料,同时又不受限于竹子本身的形状与尺寸。竹子生长周期短、且较容易获取,取材于本地在本地建造,减少运输成本,同时其对土地破坏少,施工工期短且工艺简单,整个建造过程几乎不造成多余的环境负担。

这是环保的、绿色的,也是很容易推广的一种建筑材料,可用于自建住宅、旅游地产、景观餐饮、新农村建设以及一些应急建筑上,造价便宜,拼装简单,且重复使用率高。它比木材、混凝土、钢材等材料更坚固且更便宜,是人人都消费得起的。

前几年,国内有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实践,像是北京、长沙还有我们,技术讨论、建筑应用、局部性运用实践,到今年这个“竹子房”建成,技术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长江地理:你们喜欢这个“竹子房”吗?是否也有给你们一些新的灵感?

BELLA STOCK:非常有意思。穆威和我们很像,你看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的装扮(他们统一的围脖LOOK)、还有我们展示各自作品的方式,像是找到了同类。

“竹子房”感觉很阳光,很通透,很有设计感。我们在法国也用一些竹子,但是法国的竹子比较小,在中国这种应用应该更多。这几天在武汉探访,我们也发现有一些房屋改建搭建的脚手架也是用竹子搭的。将来在武汉办“建造节”,我们也想用竹子来做一些变化和设计,创造一些不同的空间。

BELLA STOCK简介:由三个年轻建筑师组成,安东尼·奥比雷(ANTOINE AUBINAIS)、格黑古瓦尔·索尔勒(GREGOIRE SAUREL)和保罗·向特罗(PAUL CHANTEREAU)。他们均毕业于建筑专业,在法国巴黎实现着自己的建筑理想。从工厂与废旧工地回收废弃垃圾,用创意改变其原有功能,将其重新利用到新的建筑中。他们自办“建造节”,推行节能建造的理念与办法。

节能建造的方式,改变的不仅是建筑,也改变着城市,以及城市中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很多建筑师都在追求盖高楼,做大的建筑项目,但是那不是我们的理想,我们是享受的是“建造”,用不同的方式去改变世界。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