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文化产品没法“垄断”

文化产品没法“垄断”

2010-03-01 01:42:46 来源:长江商报
    ◇ 夏之雨
    从出道以来,赵本山就一直在争议之中。
    不过,新一轮的争议声浪颇有新意。从前,在享受万人追捧的幸福之际,萦绕在赵本山耳边的是“低俗”、“不尊重特殊群体”等不和谐音,而这一回,因为本山大叔被指水平很差的小品《捐助》不仅再上春晚,而且再度蝉联“小品王”,批评者给他送了一顶看上去有些诡异的帽子:“垄断”。先是某评论家在《新京报》撰雄文一篇《警惕赵本山集团以垄断侵蚀公共文化》,指责“来自民间的文化集团借助央视的文化垄断,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利益双丰收,我们不仅需要警惕这样的文化垄断,更要有措施来限制这样的利益集团对民间公共文化的侵蚀”,紧接着巴蜀鬼才魏明伦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赵本山垄断春晚,春晚垄断中国人的除夕,它们走到今天,已红得发黑了!”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要想在市场中获得垄断地位,大致有三个办法:第一种是依靠拳脚枪棒,即暴力;第二种是通过激烈竞争,自然胜出,一家独大;第三种是依托权力,压制竞争。这三种垄断中间,依托暴力形成的垄断,过于血腥,罪恶非常表面化,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常常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而依托权力形成的垄断,因为其天然合法的地位,又往往有一套美丽的言辞作掩护,人们不太敏感,即使尝到了苦头也常常只能哑巴吃黄连,所以危害最大最为公众所痛恨。
    那么当论者愤愤然指责赵本山垄断的时候,到底指的是哪一种呢?看样子,只会是第三种,在批评者眼里,赵本山就是依靠央视,形成了对春晚乃至文化市场的垄断。
    可在我看来,依托权力制造垄断的帽子,戴在赵本山头上还是有些不太合尺寸。
    众所周知,所谓“垄断”,是指卖方成为市场上的价格制定者,而买方对此无法摆脱,只能被动接受。所以,如果有人规定一个地方只准张屠夫卖猪肉,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张屠夫就依托权力形成了对猪肉市场的垄断,他可以随意定价,予取予求。而赵本山是不是这样?显然不是。因为他无法强制人们看他的小品,讨厌乃至拒绝他的成本也极低,换个频道就是了。就这一点而言,就连央视也无法垄断人们的视听,其之所以和赵本山结下不解之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受众就好本山大叔那一口。
    人们对垄断的厌恶顺理成章,但我们必须注意,精神文化产品是特殊的商品,它既具备作为商品的共性,也有其个性,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消解的。嗜好不一的人们在文化市场上的选择总是足够多,哪怕依托权力也很难形成垄断,除非你可以将人们的大脑“修理”成一模一样。即使在某些特定时空,你可以在文化市场上像搭售排骨似的硬塞给公众一些东西,但却不能保证,买方一回家就不把它顺手扔掉。文艺界呼风唤雨的大腕多了,但谁听说过哪位明星的几百万粉丝是受权力指派而来的?在文化市场上大搞“垄断”,强迫受众接受乃至喜欢,注定只能是一种臆想。
    我无意为赵本山辩护。我同样觉得本山小品的风格单一了些,趣味也始终没有提高,但我有一个私见:那么多人爱看本山小品是客观存在,硬要赵本山个人为此负责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你不希望“低俗”的赵本山永远这么红下去,只有千方百计去提高公众的文化品味。
    作者系青年学者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