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网络问政是一项民生工程

网络问政是一项民生工程

2010-03-01 01:38:25 来源:长江商报
    眼下,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不少民众期待网络问政能成为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更是期待,新的一年里,各级政府将网络问政当做一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去打造,使网络问政成为一种时尚。
    早在2007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提出要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2008年6月,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时更是特意到强国论坛与网民交流;去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亲自走进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而今年两会前夕,也就是2月27日下午3时,温总理又接受了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的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2月28日《新华网》)。
    显然,两位国家领导人如此身体力行,亲自上网体察社情民意,除了说明网络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还说明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对网络问政、网络民意的高度重视。而令人稍感遗憾的是,从国家领导人到很多地方官员,都在以开放的视野和心胸对待网络问政,但仍有不少地方官员对于网络问政采取封闭的视野、僵化的思维和单纯强制的管理方式。一些地方干部对网络问政迟迟显得“不感冒”,有的基层干部对互联网甚至存在明显的对立情绪,认为网络问政不过是饭毕茶后的娱乐之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09年)》,报告称对中国43个省会城市和较大市的政府门户网站集中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网站不及格。部分网站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栏目为空置。有的网站提供的信息陈旧错误,如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有误等。
    说实话,官网不及格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远的不说,去年年底就有媒体报道,河南某市的官网“一张老脸,三年不洗”。毫不客气地说,一些地方如此轻视网络的作用,连基本的硬件都忽视,还谈何重视网络问政,重视网络民意呢?
    时下,互联网不仅已成为人们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广大网民反映民情、表达民意,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同时,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也为各级领导通过网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渠道,而到网上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也成为当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党一直在强调要走群众路线,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走群众路线自然也有了新的方式,如今群众都走网络路线了,党政干部就更该及时跟上。
    当然,政府打造网络问政平台需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硬件设施要跟上去。要不断提高这个服务平台的应用价值和服务功能,不能动不动就出现网页打不开或死网现象。二是要体现网络快速方便的特点。网络建成后既不能不及时更新内容,也不要发布无时效性的信息,更要力避虚假信息。三是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能将网络问政简简单单视为发布一些信息就可以了,而要对市民反映的相关问题给予及时释疑并解决,同时要根据市民实际所需不断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以上几方面的问题若不能很好地解决,网络问政的实际功能将被弱化,搞不好还给市民“忽悠人的玩意儿”的感觉,反而伤害了网民与政府的感情。换而言之,唯有切实重视并解决完善网络问政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使“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常态。
    ◇ 本报评论员 邓子庆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