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评论是只万花筒

评论是只万花筒

2010-02-06 03:54:28 来源:长江商报
    说一周
    ◇ 廖保平
    作为一个评论工作者,每天读评论,编评论,看似枯燥无味,却乐在其中,同一条新闻,不同的人站出来评论,其实是看众生相,在此不妨拿本周的几则评论来说说。
    武汉汉南区纱帽中学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德育作业”:为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脚……对此,赞扬的评论自不必说,让孩子学会感恩,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有些评论说,“孝敬和感恩是无法量化的,它可以被鼓励,被规范,但不宜成为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和作业,要知道,孝心无价”。对此,我很不解,孝心固然无价,但是表现出来总要落到具体行为,一但具体起来,不就量化了吗?
    另一条评论,说“洗脚作业应留给学生家长做”,作者讲了一个《祖父和孙子》的故事,得出结论,“道德沦丧的责任不在孩子,而在大人,如果大人做到了孝顺,孩子想不做到孝顺都难。”我觉得这就比较靠谱,“喊烂嗓子,不如做个样子”,教育经常不是靠灌输、训导,而是靠熏陶和模仿。
    默默无闻的山西忻州政府网站因为一个“美女论坛”引来了不少反对的评论:“美女发展经济是在展示地方政府无能”,“美女论坛遮不住政府网站的政务贫乏”……依我看,此举至少说明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动了脑筋,甚至有点急不择法;至于政府网站搞个“美女论坛”,聚集人气,形成互动,将死板陈旧、面目可憎的政府网站办得活跃亲民,也不枉投了那么多公帑进去,因此,没有必要一棍子打死。
    最近铁道部在一些地方试水实名制。这是个老话题了,几年前我就写评论反对,认为实名制会牺牲公众的隐私权。前几年,每年春节回老家我都不可能在售票窗口买到火车票,每次都用尽关系才搞到票。今年呢,依旧托人弄票,回答说铁路部门没有内部票,只好早上七点钟起床去排队,居然轻易买到两张卧铺票!
    因此,当我看到“火车票实名制可以休矣”这样的评论,说“实名制并不能增加座位,无以解决‘一票难求’问题;实名制并不能有效打击黄牛党……相反,实名制增加了售票工作量、检票工作量,耗费了旅客更多排队购票、等候上车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铁路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我觉得这是书生之见,如果说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要想公平,就得学会忍受麻烦,正视社会成本的必要付出,否则,减少保障公平而令人麻烦的程序和成本,社会更加麻烦。
    “2008年毒奶粉未完全销毁,部分流入市场”是本周的爆炸性新闻。有一个评论说,“消费者更要学会反制毒奶粉”,出于学习反制的绝招,我仔细阅读了这篇评论。作者说,“在骂它们无良时,也反思自己是否理性,有无现代的消费反制能力”,什么是现代的消费反制能力呢?就是自由的消费选择权,落脚点是独立思考和甄别能力,“消费者若不具独立思考和甄别能力,消费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就会上演”。
    在一个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的时代,要消费者做到有很强的甄别能力,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就算是万事通,一万零一次不通,就会倒霉;要是一通不通,恐怕就要变成实验室的小白鼠。因此,安全把关还是要依靠专业的监管部门。当我读到“三聚氰胺重现的核心问题是执政能力”这样的评论时,我悬着的心稍微可以放一放了,作者说,“服务与监管就是执政,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直接对应于政府执政能力”。是的,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就是提高人民的福祉。
    修订中的《住房保障法》备受关注,其中关于“政府与住户共有经适房产权”争议颇多。一个叫陆志明的博士撰文指出:这样做也有一定的法理依据。经济适用房作为政府保障性住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低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土地是政府无偿划拨的,住宅建设中也提供了相应的保障管理,政府理应享有一定的产权收益。
    《新京报》的社论则持反对态度,它除了从产权的法律角度分析认为“政府与住户共有经适房产权”不可行,还指出,“政策作为投资并无法律依据,同时如果把政府政策视为投资,政府将成为营利团体,政府的公共品格将不复存在。”理论上孰是孰非?我不想下结论,不过,政府为了制止经适房乱象,确实在想办法拿制度,至于制度是否可行,最好能像写评论一样,让民意参与讨论之后会更科学。
    有一个朋友说,他可以不看新闻,但不能不看评论,除了长篇大论的评论,他尤其喜欢看网络上新闻背后的跟帖评论,说那简直是万花筒。我得承认,很多洋洋大言的评论,经常不如一句跟帖评论生动精准有力,比如我在这里讲了一堆关于评论的事,还不如一句跟帖来得精当——尽信评论,不如无评论。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