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灵肉分离的电视节目

灵肉分离的电视节目

2010-01-21 01:51:49 来源:长江商报
◇ 本报评论员 肖畅
    1月19日,“星光”电视主持艺术论坛在郑州举行,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收听收看中心金文雄主任作了发言,他指出了主持人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游走型主持人”的问题,节目低俗的问题,等等,总之都是一些“有伤风化”的现象。(1月20日《京华时报》)
    电视节目中的低俗节目的确不少见,对此深恶痛绝的人不少,但认为不该痛斥的人也不少,正反观点都占据一定的比例。而回头想想,为什么电视节目中会出现如此之多的低俗节目?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是我更为关注的。我们当然不希望低俗节目大行其道,但问题是,除了低俗节目外,有什么高雅的节目是耐看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
    电视台总是要拼收视率的,这一点,理解最透彻的反而是央视。几年前,“读书时间”这个我所喜爱的节目停播了,原因是收视率低。最近,“实话实说”也停了,除开收视率可能还有别的原因,但我只能揣测。各个地方台的节目我看得不多,由于全都千篇一律,也近乎全都是舶来品种,移植得也差,所以激发不了我的兴趣。现在唯一让我保持观看热情的,可能不超过一个电视台。
    我不敢自视高雅,但的确厌恶低俗的节目。但讨厌的同时,也不妨分析一下低俗甚至烂俗的成因。我想,可能的成因有不少,比如电视市场化的同时,也保留了体制身份,要讨好观众但不便倾其所有,因此先解放了肉身再说;也比如,电视产业不算发达,毫无市场细分,公共性与商业性混杂,因此媒体定位难辨所以,便“游走”在了最低层次的商业道路中。
    请注意,以低俗节目讨好观众,只是对观众口味的一种假定,即假定他们不喜欢过多思考,不喜欢智力激发,不喜欢接受价值观的碰撞,从而仅仅将观众身上最低层次的观赏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并充分迎合之。这种假定得以成立的前提是,电视的肉身先于思想“游走”到了市场中,观众之“低俗”以外的口味不再被发掘。
    当然,反对低俗,并不等同于欢迎假大空的节目,更不等同于欢迎假把式的高雅以及宣教式的姿态。你让观众面对一些措辞铿锵、普通话全无口音、讲话如背书、目光严肃得近乎呆滞的主持人,面对观点正确却是废话、言辞以无节制的煽情形式表现的节目,会不会产生观看的热情?问题正是,这种假把式的高雅节目有,低俗的节目更可以泛滥,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思想性、知识性的节目仍然在路上。
    事实上,在商业化社会所盛行的消费主义,其特质正是:以提升你的需求层次来带动你的消费,并不是永远满足你最低层次的消费需求。现在电视(也包括不少传统媒体)所做的,却只是迎合,或者换一个词,叫媚俗。电视停留于感官上的盛宴,固然可以被人唾弃,但真正悲哀的只是观众,他们的口味永远只能被人假定在最低层次。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