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试卷雷同源于教育注水

试卷雷同源于教育注水

2010-01-18 08:56:59 来源:长江商报
    ◇ 时言平(北京 媒体人)
    期末考试,本是检验学生一个学期以来学习水平的标准,可同济大学的学生却曝出期末考试的试卷竟然与网上的一模一样,并且该校老师也承认是“奉行了拿来主义的原则”才犯下了这样的“一级教学事故”。(1月17日《东方早报》)
    如果不是同济大学这个“好事者”在网上曝出这起“放水”事故,恐怕老师们还将一如既往地奉行类似的“拿来主义”;如果不是因为“对学校声誉造成了重大影响”,这样的“一级教学事故”也就不存在,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学校,这种皆大欢喜的期末考试恐怕还将维持下去。
    一方面社会喊着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招聘者又感叹“一将难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我认为根源在于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的鸡肋,而成为鸡肋的根源又在于高校教育的“注水”,其代表则为同济大学期末考试“拿来主义”之类的颟顸做派。
    当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已然进入了“标准化”、“流水线”式的培养模式,大学近些年之所以会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呼吁改革的声音一波高过一波,表达的正是公众对于鸡肋型教育、鸡肋式人才的不满。而高校将人才的认同退化到“能拿到毕业证”这样一个标准便是造成“大学生过剩”与“一将难求”矛盾的根本原因,而这个标准甚至还在退化,以至于容许“注水肉”的存在。
    某种意义上来讲,同济大学的汪老师是不幸的,甚至单独承受这个处罚还有些委屈。因为期末考试“拿来主义”或者“炒冷饭”是一个高校教育由来已久的积弊,或者说是高校为“标准人才”顺利下线而不惜“注水”的惯用方式之一,和纵容考试舞弊、默许毕业论文造假其实是一码事。
    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多少是“注水”的,希望同济大学的“拿来主义”能够引发我们的反思。社会需要的不是只有毕业证的人才,而是有真才实干的人才。用人单位用“工作经验”等看似苛刻的条件婉拒应届毕业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太挑剔,而是事实上他们早就发现了人才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有一部分是高校制造出来的“注水人才”。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